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向初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系统的介绍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其中的理论问题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先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有个大致且系统的了解。只是专业的概论,课程内容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的源流等方面。
优秀学生干部
在2018年到2019年的第一个学期,因工作上细心缜密、有大局意识,在学生工作上能细致地关注到同学们的状况、维护班集体统一,受到学校嘉奖,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成都文理学院
本科
汉语言文学
孝道精神自古有之、源远流长,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论语》中谈论“孝”的言论很多,足以看出清人“百善孝为先”的论断不假。同时,通过这些言论,分析出孔子《论语》中的“孝”。 首先,是物质上的“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其中的“事父母能竭其力”具体说明了“孝”的标准,就是奉养父母能尽心尽力。“孝”并不一定是要让父母住高楼大厦,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用金银家具,而是要要尽自己的能力使父母快乐和幸福。 “孝”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奢华浪费,不能超出能力范围,不能做给人看。如何尽“孝”并没有客观的标准,而是强调子女尽力为父母提供物质条件。 其次,是精神上的“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说,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这就对“孝”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尊敬的态度赡养父母。即使是父母逝去,也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将对父母的尊敬和对鬼怪神明的敬畏相联系,以逝去之人保佑活着的人。 最后,是生活中的“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说,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在孔子看来,尽“孝”,除了“能养”即“弟子服其劳”和“有酒食,先生馔”(即“事父母能竭其力”)之外,还有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内心的尊敬与外在的尊敬相统一。不仅要在内心敬爱父母还要在容色上表现出来,随时随地地观察父母的脸色、体察父母的心意,并且顺承父母的心意表现出和颜悦色不违背,即使心中有不同的观点与处事方法也不能表现出埋怨的情绪,只能细声细语、温和的劝慰父母。总的来说,就是让父母感到时时刻刻的心平气和与温馨,这正是“孝”由内心到生活里。 孝道精神自古有之、源远流长。《论语》中孔子对“孝”展开了多次谈话,足以分析出其中的涵义,对比现在的“孝”,发现其中的差异。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向初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系统的介绍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其中的理论问题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先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有个大致且系统的了解。只是专业的概论,课程内容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的源流等方面。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的古代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不同,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是“五四”前后产生的,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学科。 在时间上,打通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不必要的隔阂,使其前后融为一体;在空间上,以祖国大陆文学为主体,包括了台港澳文学,同时也吸收海外华文文学的精华,将其共冶一炉。感受经典的魅力,领略批评的犀利,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属哲学下级学科之一,该专业从属于哲学。要学好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