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
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我是2020年毕业的音乐学学生。大学我学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含中外器乐)、和声基础、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也自学了谱曲,写词,韵律,吉他等基础乐器,更是系统化的学习了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比较音乐学、音乐教学,我最喜欢的民族音乐,这四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声色方面也大有提高,不仅可以唱出各民族的民调,而且还可以谱写民族曲子。在研究民族声乐之余,我也喜欢听一些现代舞的音乐,这样可以自己编一些舞蹈,。在竹笛、长笛、即兴伴奏、乐理、合唱指挥、钢琴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在系民乐队中担任笛子主奏演员;在院学生会家教中心担任笛子老师,通过这些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参加校内外文艺演出和比赛。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充实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音乐教育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我还阅读了大量与音乐教育和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有关的书籍。我曾参加中国建国70周年庆典大合唱领唱,我们学校成立一百周年庆典献歌曲活动。
北京市青年组歌唱大赛
该比赛要求20岁到30岁的人参加,是通过音色的独特,歌曲的表达张力,动人程度,声音收放等来进行比较,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比赛
中国音乐学院
本科
音乐学
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是以受到社会制约的诸种音乐现象、形态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统称音乐社会学。它是在社会学向专科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既是社会学的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门类。这门科学,目前仍在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其研究方向及重点也各有不同的理解。
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亦译作“民族音乐学”。属于音乐学的一个门类,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密切。原称比较音乐学,又称音乐人类学,但其内涵及着重点则略有不同。 包括调查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特征;探讨这些音乐与地理、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的联系;编写民族音乐志或地区音乐志,从中得出若干与音乐有关的结论等。此外,像比较乐器学、比较音乐史等均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课题。
19世纪80年代学科建立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的名称。是音乐学中一个重要、有影响的门类。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进行调查研究,并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比较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因而称为比较音乐学。此学科的开端以19世纪80年代英国A.J.埃利斯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1885)一文为标志。代表学派为以施姆普夫、霍恩博斯特尔、拉赫曼、萨克斯为核心人物的柏林学派。1950年,研究爪哇音乐的J.孔斯特发表《民族音乐学》一书并建议改称民族音乐学。在此之后,出现强调将音乐置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研究的趋势,推动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是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音乐治疗在实施过程中,把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融合为一体,借助于特定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音乐对人引发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地。
研究与音乐史著述有关的问题以及研究音乐论著中所显现音乐在过去的变化形态,诸如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属于整个人类文化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史学研究并列的一门学科。
依据音乐文化遗存的实物史料(发掘而得的或传世 的遗物、遗址、遗迹,如乐器、乐谱、描绘有音乐生活 图景的古代造型艺术作品等),借助考古方法来探讨音 乐史、乐器史直至历史上的音律形态、音阶形态等音乐 学课题的一门科学。